我兼职摆摊两年,3500元起家,年入200万

为激发城市消费活力,近年来多地鼓励发展“夜市经济”、“地摊经济”,社交平台上也涌现出一批“月入过万”的生动案例。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不少年轻人摆摊后感慨“入坑”变“真坑”后,究竟哪些人在赚钱?

乐乐向中新财经坦言,尽管自己靠摆摊起家,但却是自媒体让自己在供应商生意上获得了稳定的客源。“(平台)粉丝和播放量也不是很高,所以自媒体本身没什么收入,去年只有3万元左右。但是可以有人源源不断来找你拿货,而不是你去找客户。”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不少博主在兜售“摆摊秘籍”。

中新财经在走访中发现,除现做手工食品外,不少年轻人还选择卖鲜花、罐罐鱼、发饰等廉价小商品。而在一些短视频平台,只要搜索“摆地摊”等关键词,便会跳出诸如“适合摆摊的30个小买卖”等相关推荐视频。

这些视频的账号在经常分享摆地摊经验的同时,也会推荐一些适合摆地摊的廉价小商品,并注明进货价和可售价。而当有人在评论区询问如何进货时,博主无一例外表示可私信自己,一些账号更是表示可收徒教摆摊,但需交学费。

“真正赚得瓢满钵满的都是这些营销号。”有摆摊失败者在社交平台上如是表示。

摆摊绝非“摆烂”

需要长期坚持

从“出摊看心情,收摊看心情”的潇洒豪言,到“一天下来只有50元,和想象中差太远了”的无奈抱怨,尽管不少年轻人对摆地摊摩拳擦掌,然而真正尝试起来,多数却迈不过“新手”门槛。

“其实能坚持下来的人很少,80%可能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乐乐告诉中新财经,在效仿她摆摊的粉丝中,仅有20%可以做起来的,而这20%中全职摆摊的只占5%。

她表示,许多人之所以没能坚持下来,除了对位置、选品、货源等没有经验外,心态也是重要原因。“在年轻人普遍看来,摆摊是一个低端的事情,一般都是四五十岁以上年龄的人爱做的事。”

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摆摊初期的微薄收入和频繁换场都十分打击积极性,很难长期坚持。“地摊模式需要频繁换场,但每一次换位置都是一场精神内耗。”

更有甚者,干脆选择设置“无人售卖”摊位,却最终惨遭“薅羊毛”。“人性经不起考验!”有网友哭笑不得地评论道。

在乐乐看来,年轻人单纯“跟风”摆地摊并不值得鼓励。“年轻人选择副业更应该考虑延展性,摆摊只是你的一个手段和方式,最重要的是通过摆摊发掘出新的东西。”她建议。

而在网上,更多年轻人也逐渐正视摆摊的辛苦:“从一开始羡慕那些生意好的摊位,到现在感慨哪有那么容易。致敬每一个为生活努力的打工人,多少人开始是为了梦想,最终为生活妥协。”

想要通过创业或副业增加收入?点我了解


 

 

 

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不构成投资建议,不构成社商用,纯属分享。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本站不为本页面提供的信息错误、残缺、延时或因依靠此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