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搞生产加工企业老板来访,问我怎么看待他们行业未来几年软件业的发展
之所以会和我讨论这个话题,是因为我有过大厂工作经验,这几年来除了自己公司的产品外,经常会和一些创业团队合作,接外包的活,见过太多的创业案例!
这个老板有个自己的4人的IT小团队,现在的内部ERP就是根据老板的需求自己开发出来的;这套自己定制的ERP确实优化了内部的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管理的难度!所以就想开发一套标准的ERP在这个行业内推广,预算500万!
说实话,当客户提出这个想法时,内心还是比较激动的,毕竟搞定这个客户能吃两三年!但是基于过往接触过的其他案例来看,500万可能才刚刚摸到这个行业软件的一点点门道。
外行人第一感觉可能都会觉得硬件比软件难。但与常识相反的是,软件只是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更难。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反差,其实这很可能与大家对“软件”的理解和工作接触有关。生活中我们对于软件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Excel、Word类,再深一点的可能就是APP、小程序,再往后可能就是OA、CRM、SD…..再往后其实就是一些工业类软件,只不过绝大部分的人都接触不到,工作中也用不着。比如这次华为被“卡脖子”的EDA软件,全世界也才只有三家能提供。
说了这么多再回到刚开始的话题上,为什么我说500万才刚刚摸到软件行业的一点点门道呢?
1、首先我觉得这个老板高估了自己对于所在细分行业的经验、认识和需求理解;这个需求还需要准确的输出到开发团队,技术开发人员也需要充分的消化吸收!这是一个递减的过程;
2、ERP其实就是管理思路的体现,自己公司应用成功与商业化推广完全是两回事,商业化推广平台需要兼顾大部分的个性化需求,如果只是解决一部分问题就失去了商业化的意义;所以自己应用和商业化推广中间至少还需要孙大圣翻个跟斗吧。
3、软件团队核心成员必须具备跨行业思维,懂技术、懂业务、擅分析、善总结。优秀的软件架构师、产品经理真的是屈指可数,毫不夸张点,至少50万年薪起步。(程序员其实是一个最需要沉淀的行业,国外有干到五六十岁的,国内能熬过35岁就不容易了,其行业从业人员的平均质量无法与欧美相比)
4、产品开发完成只是第一步,更难的是后续的使用反馈和需求迭代。往往搞到后面,才是考验研发团队的时候;
再举两个例子,就拿大家比较熟悉的特斯拉来说,其动力电池就是数千颗18650icon电池组成的,这类电池很容易采购。但为什么国内的企业就做不出来特斯拉这样的百公里加速度和行车里程呢?其核心就在于无法做出能与特斯拉相媲美的BMSicon电池管理系统,从实际来看,BMS系统也被列为特斯拉最高机密。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苹果,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华为的任正非说的。他说:本质上苹果是一家软件公司。
最后我提了两点:
1、评估下自己的做这个项目的决心
2、心里预算最少提高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