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商家是卖箱包的,春节前夕给一款价格1000元的旅行箱做促销,促销活动是买这款箱包再送一个价值50元的双肩背包。这次活动要写一张海报,店员小张在海报上写出“春节大促销,购买价值1000元的旅行箱,送价值50元的双肩背包一个”,过了2天,发现客户对这个活动不感兴趣,问的人都很少,老板让小张撤下了海报,并在店内做了相应的陈列改变,双肩背打上了1元的价签,在价签下面写了一行小字,购买1000元的旅行箱可以1元换购,这个改变,很多进店的客户被1元双肩背的价钱吸引过去了,旅行箱的销量也比以前多了不少;
总结:同样的商品,同样的价格策略,为什么第二种要比第一种效果好,因为客户是会算账的,1000元送价值50元的双肩背包,也就优惠了5%,而且这个双肩背还不一定值50元,赠品都是便宜货,自然就没有吸引力,而第二种促销,1元钱买一个双肩背,这可是一个大的便宜,等于白捡一样,要想占到这个便宜,需要买一个旅行箱,那就去看看这个旅行箱我需要不需要,需要就买了,还白捡一个双肩背。这种现象是客户的比例偏差心理造成的,用1元买到50元的商品,要比1000元的商品便宜50元的心理反应大得多,更容易引发客户的兴趣。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养鱼塘钓鱼,去采摘园采摘,为什么同样的鱼和同样的水果蔬菜,你大老远去自己钓,自己摘,付出了那么多劳动,关键是价格还比菜市场贵很多,那是为什么呢?
这也是客户的消费心理,因为客户认为他们自己付出劳动的价值要比他人高得多,而且他们还参与了整个过程,消除了一些心理障碍,认为自己摘得自己钓的要比市场上的安全,干净,品质好,高估了自己的价值。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大多数人喝的茅台酒都不是自己买的,因为自己花钱买茅台酒喝有点太贵了,但很多人都买过类似茅台酒这种很贵的酒,干什么用啊,送礼用,这时候就经常会不确定,一瓶是不是有点少,送两瓶是不是会更体面;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心理账户,客户不愿意花钱,并不是因为他小气,而是这个商品放在了他不愿意花钱的心理账户里了,这样就会出现自己消费就舍不得,给别人送礼就有钱的现象,所以改变客户对商品的认知,决定了客户掏不掏钱。
我们去连锁零售店,经常会遇到第二件半价的打折促销活动,这个活动对消费者来说有点尴尬,你说买两件吧,第二件有时候就显得没有什么用,但如果只买一件吧,明显是贵了,没有享受到便宜,这时候客户很多时候就会自己创造出一个需求来,给自己买第二件找一个理由;
这种消费心理叫做边际效用,也就是说客户在第一件商品已经被满足需求后,第二件相同的商品对他来说基本就没用了,但商家为了提高客单价,故意吸引客户产生购买欲望,就能做成一笔额外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