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创新论坛15年:从“回应国内外质疑”到“全球创新新使命”

每届浦江创新论坛的主题,也是论坛主办方组织专家深入研讨的结果。从2008年的“创新型国家之路”、2012年的“产业变革与创新生态”,到2015年的“全球创新网络,汇聚共同利益”、2017年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格局与使命”,再到2021年的“创新,为了人类美好生活”、2022年的“低碳:全球创新新使命”,15年来,浦江创新论坛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回应国内外科技创新领域的热点和挑战。

8月27日,2022浦江创新论坛将在上海开幕,来自政界、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国内外众多专家将汇聚黄浦江畔,围绕“低碳:全球创新新使命”这一论坛主题发表真知灼见。

这是浦江创新论坛连续第15年在上海举行。2008年5月18日,以“创新型国家之路”为主题的首届浦江创新论坛开幕,时任科技部部长万钢、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等科技专家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15年来,论坛的国内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论坛机制设计不断优化,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如今,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国人的共识,然而15年前,国内政界、学术界和产业界对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质疑声比较大,认为自主创新会导致“闭关锁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科技部、上海市政府和同济大学共同发起了浦江创新论坛,希望通过搭建高端平台凝聚共识。回首这段历史,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王元感慨万千。

浦江创新论坛15年:从“回应国内外质疑”到“全球创新新使命”

创办论坛,凝聚业内共识

王元介绍,2006年1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会议部署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动员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作为规划纲要的配套政策,有关部门还陆续发布了财政、税收、采购、专利、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

“虽然当时中央做了战略部署,但对于自主创新这个新的国家战略,政府、企业、大学和院所有很多人并不完全赞同,将自主创新误解为‘关起门来’。”王元告诉记者,“国外很多官员和专家也对中国自主创新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中国今后会关起门来,排斥外资企业。”

针对来自国内外的质疑,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等领导提出了创办浦江创新论坛的构想。2008年5月,徐冠华在首届浦江创新论坛举行前接受解放日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提倡自主创新并不等于完全放弃技术引进,而是把在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学习和再创新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在他看来,我国长期存在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严重脱节的问题,自主创新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要在消化吸收上加大投入、多做文章,以扭转“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被动局面。

浦江创新论坛15年:从“回应国内外质疑”到“全球创新新使命”

为了在这个事关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问题上加强交流、形成共识,浦江创新论坛落户上海。首届论坛上,56位国内外嘉宾发表演讲,探讨中国迈向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的瓶颈问题,吸引了来自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园区的600余人与会。

不断优化,推动国内外合作

从那以后,这个聚焦科技创新的论坛影响力日益扩大,论坛机制设计也不断优化。王元介绍,2008、2009年前两届论坛,由全体大会和主题论坛组成;从2012年起,论坛改由全体大会和专题论坛组成,将政策论坛、区域(城市)论坛、未来(科学)论坛、金融科技论坛、创新创业论坛等多个专题论坛固定下来,以便参会嘉宾针对科技创新的各个重要领域发表观点、深入研讨,更好发挥论坛的高端智库作用。近年来,论坛开始采用“年会+会议季”机制,将科技创新智库国际研讨会等更多的专业性会议纳入浦江创新论坛框架,进一步丰富了论坛内容、提升了专业性科技会议的知名度。

主宾国和主宾省(市)机制,也是浦江创新论坛的一个重要机制创新。2012年论坛上,主办方首次实施主宾国和主宾省(市)机制,邀请德国担任主宾国、北京担任主宾省(市)。这一制度设计,将论坛打造成一个促进国际和国内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2012年以来,俄罗斯总统普京、以色列时任总理内塔尼亚胡、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丹麦王国首相拉尔斯·勒克·拉斯穆森、葡萄牙总理安东尼奥·科斯塔、塞尔维亚总理阿娜·布尔纳比奇等外国政要为论坛发来贺信或作视频致辞,有力推动了中国与各个主宾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交流合作。

浦江创新论坛15年:从“回应国内外质疑”到“全球创新新使命”

研讨主题,紧扣时代脉搏

每届浦江创新论坛的主题,也是论坛主办方组织专家深入研讨的结果。从2008年的“创新型国家之路”、2012年的“产业变革与创新生态”,到2015年的“全球创新网络,汇聚共同利益”、2017年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格局与使命”,再到2021年的“创新,为了人类美好生活”、2022年的“低碳:全球创新新使命”,15年来,浦江创新论坛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回应国内外科技创新领域的热点和挑战。

作为论坛学术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王元参与了多次论坛主题研讨会。“北京学术咨询委员会有20多位专家,每年至少开两次研讨会,每位专家提交一个主题,委员会往往会收集到20多个不同的主题。”王元告诉记者,“大家在研讨会上各抒己见,对事关未来科技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再把确立的论坛主题告诉上海专家团队,征求他们的意见。”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向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如何通过创新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成为一个关乎中华民族和全人类未来的重大问题。因此,今年浦江创新论坛的主题确立为“低碳:全球创新新使命”。届时,与会专家将重点聚焦以科技创新支撑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与技术体系、深化全球低碳科技合作等诸多议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径。

浦江创新论坛15年:从“回应国内外质疑”到“全球创新新使命”

本届论坛上,将发布《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双碳科技及应用场景前瞻》《理想之城——全球高水平人才高地调研报告》等一系列报告,继续发挥论坛的智库作用。

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回顾过去15年我国科技创新之路,王元认为在战略层面没有改变,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我国发展经历不同阶段,突出的问题和挑战会有所变化。浦江创新论坛将持续回应这些问题和挑战,为我国科技创新贡献智慧。

栏目主编:黄海华

来源:作者:俞陶然

想要通过创业或副业增加收入?点我了解


 

 

 

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不构成投资建议,不构成社商用,纯属分享。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本站不为本页面提供的信息错误、残缺、延时或因依靠此信息所采取的任何行动负责。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